文章數 64 訪問量 6282
去不了的是遠方,回不去的是家鄉。
[原創]文/于廣俊攝影/楊勛馬會平,新源是我的家鄉,不像大城市那樣的繁華,這里是讓我自豪的地方,氣候宜人冬暖夏涼,生活著三十
我的父親崔道昌,出生在上個世紀50年代。70年代末,由于工作需要,他拿上了相機,成為了當時我們這個縣寥寥無幾的幾個照相人之一
日出日落,它們五彩繽紛、光彩奪目!曰出、曰落是春秋,恰似我們的人生。幾度夕陽幾度晨,幾度春風幾度秋,此時此刻我用鏡中的朝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不知為什么,初讀這幾句詩時,我便心生歡喜。雖然從小生活在海邊,幾乎沒去過山里,可
有一條神秘的古道,它蜿蜒起伏于我美麗的家鄉廈門同安汀溪鎮前格村與半嶺村的崇山峻嶺之間。它就是福建省唯一保持最原始、最完整
“人說山西好風光”:高高聳立的太行山、蜿蜿蜒蜒的古長城、林立肅穆的古建筑、山環水繞景色奇特……男人的胸膛、女人的乳汁,孕
在爸媽的心里,總有那么一個念想,回到老家在那四分大的老宅上蓋起一座新房。老家原有的那座房是爸媽老院分家后買的三孔磚拱窯。
畫家——這是小時候的夢想,村莊、田野、河塘、丘陵是我記憶最深刻的東西。我的工作和夢想有很大關聯,畫畫幾乎占去我工作生活的
生命中的許多過往,仿佛被定格在關于從前的夢里。暗夜時分,只要靜心閉上雙目,便可以搭乘歲月的返程列車,穿越一切的距離和時空
自去年接母親出來后,我就很少回老家了。今天,陪同老媽再回去看看,因為那里面臨征遷,老屋亦蕩然無存,不久將建成高樓和工廠。
祖上給我們家留下了四間低矮潮濕的碎石矮草房,房屋沒有院墻,父親用玉米秸稈、刺槐棍等編成籬笆,把它圍成一圈,算是院墻,用來
童年的記憶總是那么美好,溫馨而又甜蜜。什剎海往西不遠,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大街,就是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德勝門內大街,廠橋胡同就
導讀:這是一篇記述小巷故事的舊文,文中所述這條歷盡滄桑的小巷,不久也將被拆遷重建的滾滾浪潮所淹沒而淡出人們的視野。它的故
鄉愁是什么?鄉愁是爺爺那架古老的縫紉機,轉動的輪子更換著星辰曰月,一圈軟尺拉長了我的身子也拉長了爺爺雪白的胡須。鄉愁是什么
小的時候我在鄉村小姨家生活過,兒時的記憶往往在心中烙上深深的印記。無論是門前那條彎彎的小河,還是爬到樹上摘吃桑棗,用樹脂
身在異地,一有空閑,便提筆亂寫,詩不象詩,文不成文,所想所寫如同喝過酒的人,半醉半醒,思緒不清。這是我家所在的小區,一有
鄉愁是淡淡的,在青草覆蓋的土地上,我在找尋曾經的那一份年少的記憶,總有淡淡的鄉愁在心頭,鄉愁里記掛著年邁的父母,鄉愁里散
【“沙井燕”:人們更習慣稱之為“沙子眼”,并后贅一個長長的“兒”字音。這是鄉里人對故土最樸實的喜愛。關于這個名字,眾說紛
從故鄉老街的北門口到南門口,在少年的胯下不過是須臾間的距離,東西走向的漢宜路與老街交匯成一個“丁”字,漢宜路那一橫飄逸得
我的老家在山腳下,山的名字叫五龍山。小的時候曾問過父親五龍山這個名字的由來,卻沒有得到答案。不過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五龍
人像
手機攝影
歲月感懷
優美散文
煙雨江南
銀杏之約
老物件
春分